实体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,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坚实支撑。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,离不开现代金融体系的有效赋能。
近年来,随着中国特色现代期货市场建设不断深化,期货市场的业务模式持续创新、服务领域不断拓展,在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作为我国期货市场的重要力量,郑州商品交易所始终践行“让实体看见方向、助经济稳健运行”的使命,积极推动期货功能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。
目前,郑商所已上市27个期货品种和20个期权工具,覆盖粮、棉、油、糖、果以及能源、化工、纺织、冶金、建材等众多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,初步形成了一条贯通农业、工业、民生消费的市场化风险管理链条。
2025年,大河财立方与郑商所携手同行,深入田间地头、工厂车间,实地探访期货市场在服务制造强国、农业强国建设中的生动实践。即日起,我们联合推出“期实结合 润泽实体”系列策划报道,从微观场景看宏观赋能,从企业发展读时代趋势,共同探寻金融高质量发展中的期货力量、实体回响。
从熔化、成型到退火、检测、切割再到包装、堆放,位于沙河市德金鸿昇玻璃产业园的浮法玻璃生产线上,经过多道工序,一批批玻璃成品正从生产线“走”下来,销往全国各地。
这里是中国玻璃产业版图的核心地之一。沙河市作为全国玻璃生产销售的重要集散地,平板玻璃年产量一度接近全国总量的20%。
为助力玻璃产业高质量发展,2012年以来,郑商所先后上市玻璃期货、期权,完善产业上下游风险管理工具箱,在助力沙河企业管理价格风险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,让沙河玻璃一次次迎来产业升级和蜕变转型。
“中国玻璃城”这一美誉不仅是对沙河玻璃产业实力的认可,更是对其推动传统产业技术迭代升级成果的肯定。
沙河玻璃产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。回溯历史,沙河玻璃历经多次技术产业变革。
1980年,褡裢镇玻璃厂建成,沙河历史第一条玻璃生产线诞生。接着,沙河多个玻璃厂如雨后春笋一个个“冒”出来。此后,在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变化影响之下,沙河玻璃不断改进技术,产业升级。
河北德金玻璃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德金玻璃)总经理樊建祥回忆,沙河玻璃从小平拉到格法再到浮法技术的变革,是一个慢慢成长的过程。
“2000年左右沙河有一两百个玻璃烧制烟囱,年产几千万吨,消耗全国一半的碎玻璃,是全国再生玻璃生产中心。”樊建祥告诉记者。
樊建祥回忆,后来,在国家政策引导下,技术进行了升级,淘汰落后的小平拉工艺,逐步转向格法工艺等,实现“一窑两线”的规模化改进,提升效率并降低能耗,2000年后又全面引入浮法技术,产品迈向高端化。
近年来,在绿色转型的背景下,沙河逐渐淘汰落后产能,并推广清洁能源、建设绿色工厂。同时,产业链也有所延伸,产业集群特征显现。
数据显示,经过40多年的发展,截至2024年,沙河市现有玻璃产业产能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;玻璃深加工率约为40%,可生产1000余种深加工产品,已全国最大的玻璃生产、加工、销售基地。
2012年12月3日,全球首个玻璃期货正式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挂牌交易。同年,期货进入沙河玻璃市场,自此,备受价格波动困扰的沙河玻璃终于有了自己的风险管理工具。
望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望美)是一家以浮法玻璃深加工,门窗产品的生产销售为主业的现代化企业。自2012年玻璃期货上市以来,该公司就参与了玻璃期货市场,该公司也是郑商所的第一批玻璃期货交割厂库。
“这些年来,我们通过期货工具管理市场风险,发现价格趋势,玻璃期货为我们集团的生产经营提供了强大的支撑。”望美期货部负责人霍东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玻璃企业可以通过玻璃期货进行卖出套保,从而锁定利润。
2004年3月成立的正大玻璃,是一家以平板玻璃制造为主的企业。公司专注于优质镀膜浮法玻璃及压延玻璃的生产与销售,同时涵盖玻璃深加工、余热发电等业务。
庞溥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2012年的一次偶然的机会,正大玻璃接触到了期货市场。刚接触到期货时,完全是门外汉,觉得期货神秘,后来经过对期货工具的运用,切实感受到了期货的好处。
“举例而言,2025年1月17日,期货价格最高上涨到每吨1450附近,而现货价格在每吨1350元,此时由于市场担忧未来需求不确定,下游客户拿货不积极,厂里库存有增加的趋势;正大经过决策小组商议,决定在05合约期货价格1430左右作出卖出套期保值2000吨的操作,期现价差80元。”正大玻璃期货部负责人崔彰向记者分享, 2月26日,05合约价格跌到了1230元左右,现货价格则保持在1280元,经过商议在盘面价格1230挂单平仓,最终扣除各种费用,实现每吨100元左右收益,实现了20万元的额外收益。
樊建祥表示,德金玻璃作为河北沙河龙头骨干玻璃企业,自玻璃期货在郑商所上市以来,公司积极探索学习,将期货作为经营风险的“保险单”,让企业能在行业周期中保持稳定经营。
近年来,随着期货工具的逐步普及,沙河玻璃企业与期货市场之间的互动更加广泛和深入。
记者调研发现,沙河地区玻璃产业集中度高,行业影响力大,期货、现货交易氛围浓厚,目前已形成了玻璃生产、贸易、加工企业协同套保、期现融合的良好局面。据庞溥军介绍,当前沙河参与期货套期保值的玻璃产能占比超80%。
从企业的套期保值操作到行业的转型升级,沙河玻璃在期货的助力下完成一次次蜕变。
近年来,身处房地产行业下行和全国玻璃产业调整布局的背景之下,沙河玻璃产业备受考验。再加上长期以来,玻璃贸易渠道、现货流通等行业痛点问题的影响,沙河玻璃产业“变革”变得越来越迫切。
谈及期货对沙河玻璃行业的影响,庞溥军表示,在玻璃期货发展过程中,沙河的玻璃产业一直在跟随发展。“随着玻璃期货交割规则的不断改进,从国标‘小板’到‘大板’,沙河玻璃无论是从品质上,还是交割品的选择规范上,都有明显的提升,更加适应玻璃市场的变化”。
“随着期货运用的深入,作用也更加明显。一是开拓了企业的视野,让企业的眼睛从当地面向了全国;二是拓展了企业销售的渠道,市场客户群体增加;三是规范了玻璃产品的标准与品质;四是促进了企业的转型升级,往深加工领域升级。”庞溥军说。
期货对玻璃产业的推动作用,樊建祥也深有所感。“玻璃期货的推出,加上政策的指引,加快了沙河玻璃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,推动沙河从‘原片为主’转向‘深加工引领’。”樊建祥说。
近年来,沙河持续推动玻璃产业技术变革和转型升级。自2024年以来,当地先后有光伏电子玻璃、汽车玻璃、玻璃纤维等一批具备国内领先技术的高端玻璃项目建成投产,推动传统玻璃产业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迈进。
崔彰对记者表示,目前玻璃产业正在向高端产业链延伸,沙河已经建成河北省首条高端汽车玻璃基片智能生产线。同时,超薄玻璃、光伏基板等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,推动新能源与电子信息产业的有效融合。
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,多年来,郑商所多举措巩固玻璃期货功能作用发挥,助力沙河玻璃行稳“质”远。未来,郑商所将不断适应产业发展新趋势,持续优化玻璃期货市场服务,助力沙河玻璃产业攀高向新、聚质蝶变。


免费获取报价